國家外匯管理局黨組深入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以下簡稱《論述摘編》)。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就學習貫徹《論述摘編》有關情況接受了《金融時報》《中國金融》記者采訪。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通過擴大對外開放,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國家外匯管理局如何理解和落實?
王春英:《論述摘編》是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金融篇的權威讀本,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方面。縱觀歷史上和當今的金融強國,都具有高度開放的特征。擴大金融高水平開放,有利于通過外部競爭促進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提高金融業全球競爭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外匯管理局穩妥有序推進我國資本項目開放,便利市場參與主體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目前,跨境直接投資已實現基本可兌換,跨境融資項下全口徑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基本建立并不斷完善,跨境證券投資由渠道式開放逐步走向制度型開放。以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制度(QFII/RQFII)為例,我們采取“小步穩跑”的方式,持續推進相關外匯管理改革,現已取消額度限制和本金鎖定期等匯兌限制,相關外匯登記可在境內托管銀行直接辦理,越來越多的境外長期資本和金融機構通過這一渠道來華展業興業。自2020年以來,新完成外匯登記的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已超過300家。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開放持續深化,中國資產日益成為國際投資者配置的重要標的。根據中國國際投資頭寸統計,截至2023年末,境外對華證券投資規模達1.7萬億美元。
下一步,國家外匯管理局將綜合考慮我國經濟發展階段、金融市場發育程度、金融穩定性等因素,有序擴大金融市場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著力提升資本項目開放質量,助力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高水平金融開放格局,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一是深化QFII/RQFII外匯管理改革,擬進一步優化登記和匯兌管理手續,拓寬QFII/RQFII通過境內外匯市場進行外匯風險管理的渠道,一體推動證券市場開放和外匯市場改革開放。推動QFII/RQFII與境內債券市場直接入市(CIBM)等開放渠道的匯兌管理規則基本統一,逐步形成外資投資人民幣資產簡明、統一的外匯管理政策框架。二是會同相關部門研究進一步優化基金互認管理規則、完善債券市場開放機制安排、穩妥推進金融衍生品市場開放,著力提升中國金融市場的制度吸引力。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促進金融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國家外匯管理局在這方面有哪些舉措?
王春英: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強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特別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國家外匯管理局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加大穩外貿穩外資力度,以服務科技創新和中小微企業為重點,持續推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一是在全國實施跨境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截至2024年5月末,全國已辦理優質企業貿易收支便利化業務超700萬筆。二是優化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外匯結算服務,2024年前5個月,銀行和支付機構憑交易電子信息為跨境電商辦理外匯收支約4億筆,輻射超過120萬家小微商戶。三是出臺針對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跨境融資便利化政策,允許其自主借用外債,大幅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截至2024年5月末,相關便利化融資業務簽約金額63.5億美元。四是加快跨境金融服務平臺建設,截至2024年5月末,累計推出9個融資類、3個政策便利化類應用場景,助力近12萬家企業獲得融資超3400億美元、支持便利付匯超1.5萬億美元。
下一步,國家外匯管理局將繼續推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助力更多經營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降低跨境結算成本,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擴面提質,便利更多信用優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外匯結算,支持貿易創新發展。二是繼續加大對跨境電商、海外倉等貿易新業態的支持。支持銀行、支付機構憑交易電子信息為貿易新業態主體辦理貿易結算,支持市場采購貿易主體通過聯網信息平臺在線自助辦理收結匯,助力降成本、增效率。三是有效支持中小科技企業創新發展。持續加強和完善面向科技創新的外匯政策供給,不斷提升中小企業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水平。四是不斷豐富跨境金融服務平臺應用場景,更好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促進跨境結算便利化,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及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國家外匯管理局在支持企業更好開展匯率風險管理方面有哪些打算?
王春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持續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有效發揮了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今年以來,國內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雙向波動、基本穩定,對一籃子貨幣穩中有升,在全球主要貨幣中表現穩健。但同時,我們也關注到,美聯儲降息預期反復調整推高美元匯率、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地緣政治局勢依然緊張,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沖擊,給外經貿企業管理匯率風險帶來擾動。
為幫助外經貿企業更好應對匯率波動風險,國家外匯管理局會同相關部門在加大政策供給、優化金融服務、加強宣傳培訓等方面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服務體系,企業匯率避險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024年前5個月,增加匯率避險“首辦戶”超1.6萬家,企業外匯套保比率為27.2%,同比上升3.3個百分點,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服務取得了積極進展。
下一步,國家外匯管理局將一以貫之把完善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服務作為一項長期性和基礎性的重點工作持續推進,加強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宣傳,引導銀行部門持續優化匯率風險管理服務能力,切實提升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水平,助力企業穩健經營。
一是持續強化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宣傳。2022年,國家外匯管理局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服務小組編發《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指引》后,獲得較好市場反響。近期將更新發布《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指引》,增加重點領域企業套保實踐和案例,并同步在官網推出“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專欄,便利企業“一站式”獲取相關信息資訊。
二是推動金融機構建立健全企業匯率風險管理長效機制。重點引導銀行在加大宣傳與輔導、豐富外匯衍生品類型、完善外匯衍生品線上交易機制、優化外匯衍生品授信機制、支持中小微企業、加強銀行基層能力建設等方面完善制度、形成合力,切實提升服務水平。
三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繼續會同有關部門探索和推廣政銀擔合作機制,因地制宜降低中小微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成本。支持和擴大外貿綜合服務、市場采購等第三方平臺對中小微企業匯率避險服務。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開放越要重視安全,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增強自身競爭能力、開放監管能力、風險防控能力。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平衡好金融開放與安全、強化外匯領域監管方面有何計劃?
王春英: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金融開放和安全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近年來,國家外匯管理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的重要論述精神,堅持改革開放和風險防控一體推進,在實踐中探索建立了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為在守住安全底線前提下擴大外匯領域高水平開放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是以加強宏觀審慎為核心改善跨境資金流動管理。近年來,與中國人民銀行一同,運用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等工具,以市場化方式逆周期調節外匯市場順周期波動,成功應對了多輪次、高強度外部沖擊,有效維護外匯市場穩健運行。
二是以轉變監管方式為核心加強外匯市場微觀監管。一方面,持續創新和完善外匯業務真實性管理方式,便利真實合規的外匯業務辦理,探索推動銀行外匯業務流程再造,構建包括事前客戶識別與分類、事中差異化審核、事后監測報告的全流程展業框架,相關銀行為優質一類客戶辦理外匯業務平均時間縮短50%-75%。另一方面,加大對虛假欺騙性交易的查處力度,高壓打擊地下錢莊、跨境賭博等外匯違法違規活動,2017年以來聯合公安機關破獲地下錢莊案件600余起,行政處罰地下錢莊交易對手9000余個,罰款金額36億元人民幣,監管震懾力持續增強。
當前,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國家外匯管理局將進一步加強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不斷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構建“更開放、更安全”的外匯管理體制機制。一是加強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和響應機制,完善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箱,切實維護外匯市場穩定和國家經濟金融安全。二是強化外匯領域監管全覆蓋。依法全面監管外匯業務,完善外匯管理政策體系,加強常態化監管,充分運用科技手段提升監管效能。完善“實質真實、方式多元、盡職免責、安全高效”的跨境交易真實性管理機制,按照“成熟一家、啟動一家”原則穩步推動銀行外匯展業改革。嚴厲打擊外匯領域違法違規活動,有力有效維護外匯市場健康秩序。